抗褐飛虱雜交稻新不育系稻誕生 |
為武漢大學朱英國團隊最新成果,可徹底解決農藥對環境危害 |
作者:魯偉 項俊平 來源:科學時報
不用打農藥就可以讓水稻抵抗頑敵褐飛虱,這是國家雜交水稻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朱英國院士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8月15日,這項名為“紅蓮型雜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紅4A”的成果通過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國家雜交稻工程中心副主任鄧華鳳等專家組成的評審組一致認為,珞紅4A不育系不育性穩定,開花習性好,制種、繁種產量高,是國內外首個紅蓮型抗褐飛虱三系不育系。
褐飛虱是對水稻危害最嚴重的害蟲之一,具有遷飛性、爆發性和毀滅性的特點。1998年到2003年,中國每年稻飛虱發生面積均在2.1億~2.8億畝,造成的產量損失50萬噸以上,尋找新的抗性基因一直是全世界科學家的研究熱點。
結合多年來紅蓮型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朱英國院士團隊成員何光存教授從野生稻轉育后代中選育了一批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抗蟲材料,鑒定、命名了多個野生稻來源的抗稻飛虱新基因,包括抗褐飛虱基因Bph12、Bph14和Bph15等,為克隆其他水稻抗褐飛虱基因以及研究水稻抗褐飛虱的分子機制奠定了基礎。
本次選育成功的珞紅4A是利用雜交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聚合了抗褐飛虱基因Bph14和基因Bph15,對水稻褐飛虱具有顯著抗性。
朱英國介紹,目前防治水稻褐飛虱主要是使用農藥,這對環境具有巨大的破壞作用,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成本。紅蓮型雜交水稻新不育系珞紅4A的應用,將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并對抗褐飛虱雜交水稻的生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