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稻國家工程實驗室(福州)在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宣告成立。以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顏龍安領銜的水稻國家工程實驗室,總投資3906萬元,由江西省、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共同建設,建設期限為3年。
謝華安向《科學時報》表示,實驗室將聯合150多位專家團隊,共同打造水稻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新品種選育、良種繁制高產技術、再生稻和新品種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等4個研發平臺和產業示范基地,力爭在3~5年內,培育廣適性、豐產性和抗逆性俱佳的水稻新品種30個,創制優異種質資源20份,突破噸糧栽培技術,早晚稻結實率、千粒重分別提高5%和2%。
據悉,以謝華安為首的福建水稻育種團隊,建立了全省水稻優異種質資源協作共享機制,培育的超級稻、航天水稻和再生稻,在福建推廣300萬畝,并在云南、廣西、海南等省大面積種植。今年10月,該團隊研發的“兩優2161”和“兩優2186”水稻品種在云南高海拔巖溶山區作耐旱栽培,百畝示范片單產540公斤,超過全國水稻及旱稻的平均單產,在我國南方3億畝旱地具有推廣價值。
轉載:科學學報 2011-12-28 A2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