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遭遇強降暴雨,部分稻田被淹或被水沖沙壓,對再生稻頭季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目前受淹水稻正處在早稻幼穗分化5-7期,一季稻苗期或分蘗期,為減輕災害損失,奪取糧食豐收,應切實抓好水稻的分類指導,認真做好恢復生產工作。
1、盡快排澇
對受淹田塊,要盡快排除田間積水,搶時間、爭速度,及時清理溝渠、排水,減輕漬澇危害。淹水24小時左右的水稻,水退后應立即洗苗、扶苗,沖洗葉片上的泥漿,恢復葉片正常的光合機能,促進植株生長。對不同類型田塊,要視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注意雨后將遇高溫晴熱天氣,因此不能一次性排盡田水,保持薄水層,防止高強度的葉面蒸發導致植株生理失水而青枯死苗。
2、適施肥料
退水后,待葉片恢復生理機能后應及時追肥,促進災后恢復生長,肥料種類以速效氮肥為主,并配合施用磷鉀肥。要區別苗情,分類補救。淹沒時間短、稻苗受害輕的田塊,施肥量可少一些,受淹時間長、稻苗損傷重的田塊,要適當多施一點,應采取多次輕施的方法,防止一次施肥過多,造成肥害傷苗。在追施恢復肥的同時,采取“上噴下追”相結合,噴施高效葉面肥,促進水稻恢復生長。
3、合理灌溉
排水后,在稻田浮泥沉實的基礎上,堅持干干濕濕,間歇灌溉新鮮水,既保持土壤通氣,又滿足稻苗用水需要。
4、及時補種
對被沖毀而無法恢復的早稻和一季稻,要及時進行搶播補種一季晚稻,6月20日前完成播種;對缺苗嚴重的一季稻田,可將幾丘稻田的禾苗移到一丘,確保足夠的基本苗,空出的田塊補播一季晚稻;對無法恢復水稻種植的田塊可改種秋玉米、秋大豆或蔬菜,確保增產增收。
5、防控病蟲
受淹水稻恢復生長后其葉、蘗較嫩綠,易受遷飛性害蟲和病原菌浸染危害,特別是細條病、紋枯病的發生,要選用對口藥劑進行防治1-2次,避免病害的發生和蔓延。